期货套期保值,需要做好三件事(建议收藏)
近年来,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套期保值业务。从数据上看,A股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比率已经显著上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管理、决策流程执行不到位,套期会计核算困难等问题频发。对此,财务人员在运用套期会计时面临诸多难点。为了更好地进行套期保值,大商所研究中心冯锦在期货日报的一次活动中强调了企业需要做好三件事:事实判断、价值取向和工具理性。
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时,首先要对经营资产进行事实判断,明确其属于金融资产还是非金融资产。实体企业的持续经营是建立在资本循环基础上的,经营现金流的溢出是企业实现价值的重要部分。因此,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应追求经营资产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无论是生产还是贸易,其资产或负债都属于非金融资产。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其目标是工业物流价值的增加并变现,面临的风险是市场公允价值变动吞噬其价值。因此,生产型企业套期保值的业务目标是保全工业物流价值,实现技术效率的变现。企业在价值取向方面,应明确套期保值的目标是风险中性,而非追求风险收益。在此基础上,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衍生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关闭和转移经营资产价值链上的风险敞口,以保全其工业技术效率的价值。这是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核心所在。套保的本质是关闭和转移风险敞口,而非单纯的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因此,企业需要清晰识别现货敞口,并建立与之匹配的风险管控体系。
在运用套期会计方面,多数企业面临难点,包括如何对套期业务进行财务分类、如何判定套期资产等。实际上,难点并非在于会计技术本身,而是对套期业务的理解。业财耦合是财务用好套期会计的关键。企业需要根据套期资产的判定,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财务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套期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同时,企业需要注意期现货损益的相互抵消目标不变,只是在不同会计期间下期现货损益进表的路径不同。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企业还需要重视关闭和转移经营资产价值链上销项端折现失败或折现率不足的风险敞口。这需要企业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确保套保业务的独特性能得到有效发挥。在这个过程中,“证-账-表”不能缺,也就是“期现台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记账的原始凭证,也是财务部和业务部关于套期业务的重要节点和会计要素。只有做到业财耦合,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难点才可以真正打通。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套期会计核算,我们才能洞悉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真正本质。这不仅是为了追求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更是在经济波动时为企业保驾护航。在经济下行周期,现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沛的现金流就如同企业的坚实后盾,为企业生存提供有力支撑。而套期保值业务正是企业获取这种支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套期保值和相关的金融操作,我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您有关于期货开户、软件操作、手续费或是保证金优惠等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作为专业人士,我始终在线,随时为您解答疑惑。添加我的微信,让我为您的专业交易之路提供有力支持,助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策略。
然而,我要温馨提醒您,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时,都需要谨慎考虑,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让我们共同规避风险,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希望我们的交流能为您的投资之路带来帮助和启示。